本报告总结了亚洲 28 家公司的指数结果。它们占所有参与科勒FAIRR蛋白质生产者指数评估公司的47%,总市值为1897.5亿美元。
集约化农业生产优先考虑饲养效率和快速增重,现已成为饲养所有牲畜品种的标准做法。归功于这种做法,自1961年以来,集约化农业生产使全球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产量增加了140%,并且以牛和猪为首的农场动物成为了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
在亚洲,尽管动物蛋白质消费的绝对水平在各地区有所不同,但动物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同样的增长趋势。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最快,自1990年以来,增长率分别达到90%、197%和335%。相比之下,印度的肉类消费增长较慢,自1990年以来仅增长了1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年,人口为14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肉类市场。中产阶级增加和城市化发展等社会经济变化持续推动中国人均肉类消费的增加;考虑到中国对肉类需求的规模,这种不断的增长需求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巴西等国家最为明显,巴西74%的大豆(用于动物饲料)和44%的牛肉出口5 到中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对肉类的需求加剧了巴西日益严重的森林砍伐问题,尤其是在亚马逊生物群和塞拉多大草原等生态敏感地区。
在许多亚洲国家,肉类行业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以获得廉价的蛋白质来源,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获取这些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该行业是造成地球和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繁殖、饲养和加工牲畜及鱼类的全球跨国公司是管理和减轻这些风险的首要力量。该行业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在没有明确限制的情况下就可以大规模运营、不断扩大其市场和产量。这一现象造成了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对这些公司而言,而是对全球食品购买者、投资者、消费者及整个社会
都造成了风险。
FAIRR倡议致力于利用机构资本的力量来推动牲畜和鱼类养殖行业的变革。我们的主要研究倡议之一就是科勒FAIRR蛋白质生产者指数。指数对全球最大的60家蛋白质生产商在披露和管理重大环境及社会风险方面进行了排名。指数是世界上唯一分析动物蛋白质生产商的基准,并揭示了该行业中的主要差距和最佳实践。
指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并支持蛋白质行业的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我们希望投资者在进行受托管理和投资决策时考虑指数对这些全球上市公司表现的数据和分析。指数也是一个基准,动物蛋白质公司可以进行同业评估,改善其风险管理和报告。
本报告对28家亚洲公司的指数结果进行了总结。
2017年5月,64家中国公司(包括指数报告中的6家公司)签署了由中国肉类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发起的《中国肉类可持续发展宣言》。
宣言的签署者做出了八项承诺,包括避免森林砍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污染。2019年9月该宣言发布了进度报告,重点介绍了四家大型肉类公司的实施进度。
投资者应与签署方合作推进宣言的实施。投资界还应呼吁尚未加入该计划的肉类生产商加入该宣言,以扩大其潜在影响力。
指数重点关注主要从事肉类、乳制品或水产养殖产品的饲养、加工、分销和销售的上市公司。指数评估的28个亚洲公司的总市值为1897.5亿美元。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20%。巴西牛肉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出口量占2017年牛肉出口总量的38%。
自2014年以来,养殖牛占据了亚马逊被砍伐森林面积的80%。7巴西近40%的牛群位于亚马逊地区。
巴西还是对亚洲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其中大部分出口大豆用于饲养猪和其他牲畜。在巴西南部,即塞拉多大草原所在的地区,因大豆而导致的森林砍伐现象非常严重。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加剧了森林砍伐的负面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征收的报复性关税降低了中国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在2018年下降了50%。11取而代之,中国增加了从巴西进口大豆和牛肉。
尽管存在风险,但指数评估的亚洲公司仍缺乏有关如何管理牛肉和大豆供应链中森林砍伐风险的信息披露。
- 23 家公司(82%)没有披露有关如何管理与大豆相关的森林砍伐风险的信息。
- 只有两家亚洲公司(日本猪肉生产商日本火腿株式会社和卜蜂食品公司)向CDP披露了森林砍伐的信息。
- 卜蜂食品公司是唯一一家承诺到2020年做到100%大豆不会造成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
- 在13家采购牛的公司中,有10家(77%)没有批露如何管理森林砍伐风险的信息。而那些披露信息的公司也仅提供高层次信息,并且未做出任何承诺。
非洲猪瘟(ASF)被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动物疫情”。 自2018年8月首次报道疫情后,非洲猪瘟在亚洲持续迅速蔓延,近期在韩国和菲律宾有病例确诊。 人们担心ASF会在一年内出现在英国,并呼吁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与英国边防部队积极合作,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迄今为止,亚洲已有近500万头猪直接死于该疾病或因为阻止疾病传播而被杀。但是,有预测估计将有超过1.5-2亿头猪直接或间接死于该疾病。
虽然非洲猪瘟不会影响人类,但它可能迅速传播,并破坏社会经济和公共健康。疫情的爆发在财务方面对中国猪肉生产商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疫情,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万洲国际新鲜猪肉部门的营业利润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下降了31.6%。
非洲猪瘟的爆发表明蛋白质生产商若依赖一种商品或蛋白质类型会受到巨大影响,凸显了与集约化农业有关的各种可持续性风险。动物蛋白质公司应管理此类风险,并寻求契机建立更具弹性的业务模式,例如开展多元化发展,开发更具可持续性的蛋白质。
2019年指数报告显示,亚洲绝大多数公司还未开始积极应对最基本的可持续性风险。这28家总市值为1897.5亿美元、总收入超过1330亿美元的公司被指数评为高风险(表现最差)公司。
温室气体排放
- 28家亚洲公司在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平均得分为12%,而所有60家指数评估公司的平均得分为17%。
- 总市值为1620亿美元、总收入为780亿美元的24家公司(占比86%)被评为高风险,即在其运营和供应链中几乎没有披露任何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信息。
- 没有一家公司设有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
工作条件
- 在总市值达1780亿美元的亚洲指数公司中,近90%没有讨论过采用人权尽职调查程序来发现、防止并纠正运营中的侵犯人权行为。
- 尽管总部位于泰国的水产养殖生产商泰国联盟制定了专门的人权政策,表明其在价值链中承诺尊重人权,但没有公司讨论自己是否满足《联合国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的要求。
- 13家公司(占比46%)没有披露与工作有关的伤亡数据。
- 亚洲指数公司在总体工作条件上的平均得分为23%,而其他所有非亚洲指数公司的平均得分为39%。
水资源利用和稀缺
- 总市值为1770亿美元、总收入为1050亿美元的25家公司(占比96%)被评为“高风险”,其中八家生产商未披露如何管理用水。
- 亚洲有26家肉类和奶制品公司严重依赖淡水资源,但在管理饲料供应链中的水资源稀缺风险方面,他们平均得分仅为2%。低于指数中所有50家肉类和奶制品生产公司5%得分的平均水平。
- 五家肉类和奶制品公司为其设备设置了特定的限时用水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并未“按照风险大小区分”,即在水资源更短缺的地区设置更严格的目标。
畜牧业生产的水污染
- 总市值为1710亿美元、总收入为990亿美元的24家公司(占比92%)被评为“高风险”,其中七家未披露如何管理化肥使用和粪便处理。
- 指数中的肉类和奶制品公司在管理水污染方面的平均得分为14%,与该指数中所有50家肉类和奶制品公司的平均得分13%持平。
- 14家公司(占比54%)很少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粪便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性。
抗生素
- 总市值为1890亿美元、总收入为1320亿美元的27家公司(占比96%)被评为“高风险”,其中15家公司(占比54%)未披露有限制抗生素使用的政策或承诺。
- 24家公司(占比86%)没有批露抗生素的用量。
- 亚洲公司在抗生素管理方面的平均得分为8%,而总部位于欧洲和俄罗斯的指数评估公司的平均得分为50%
- GFPT是唯一一家被评为“低风险”的亚洲公司,该公司承诺在其家禽业务中不使用抗生素。
动物福利
- 总市值为1880亿美元、总收入为1310亿美元的26家公司(占比93%)被评为“高风险”。
- 只有一家公司(GFPT)的运营有第三方农业鉴证项目的监督和审核。
- 亚洲公司在动物福利方面的平均得分为7%,而全部60家指数公司的平均得分为30%。
- 在七家从事水产养殖业务的公司中,有五家(占比71%)没有讨论过水生动物福利对公司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
- 16家公司(占比57%)至少有部分设施通过了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项目认证,表明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 亚洲指数公司在食品安全上的平均得分为44%,而其他所有非亚洲指数公司的平均得分为48%。
- 万洲国际集团是报告期内唯一披露召回事件的公司,包括每次召回的详细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产品数量、位置和改进措施。
亚洲乃至全球对可持续蛋白质的热情不断增长。美国食品协会(Good Food Institute)预测,2018年中国植物性肉类的销售额将达到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亚洲地区可持续蛋白质市场增长受到若干因素影响,这与其他地区的情况相同。饮食习惯的变化部分是由于消费者的喜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例如消费者对动物福利、环境以及健康的关注提高了。在中国,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这被认为与肉类消费量巨大有关。
一些国际公司早就洞察到了这些市场机遇:市值为10亿美元的植物蛋公司JUST计划在亚洲开设工厂。45 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表示,中国有最大数量的肉食消费者,是未来国际市场扩张的重中之重。46 但是,全球品牌将面临竞争:中国的植物性食品市场已经被一些知名品牌所占领。尽管过去这些品牌的目标客户群是寺庙和修道院等宗教场所,47 现在它们正在将产品和营销面向更广泛的杂食客户群重新定位。
指数中的一些亚洲肉类和奶制品公司展示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迹象,表明它们已发现替代蛋白质市场存在的机会
- 五家公司(占比18%)— —卜蜂食品、蒙牛乳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越南牛奶和万洲国际— —已进军替代蛋白质市场。
- 中国乳制品公司中国蒙牛旗下的植物蛋白饮料业务品牌质朴魔方向星巴克提供产品。 该业务占蒙牛总收入(3.564亿元人民币)的1.1%。
- 饮食习惯的变化,再加上亚洲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为公司和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尽早实现产品多样化的公司将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抢占先发优势。